傲世皇朝招商对话 | 春节过后,哪些“关系”将深刻影响人类社

作者: 万豪总代理 分类: 傲世皇朝app 发布时间: 2020-02-05 11:31
 


今年这个春节,过得不一般。
去年,人类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,我国开启火星探测计划,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以4部作品收官。紧接着,年初疫情爆发,14亿中国人赛博过年,央视春晚一曲《带着地球去流浪》,让韩松8年前的感叹“什么时候科幻能上春晚就好了”变成现实。
 
科幻春晚办到第5届,今年的主题“关系”,在现实中得到了最好印证——因为一系列事物的剧变,我们和宇宙、和技术、和民俗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,也在深刻地变化。“关系的变动”,可能是这个人口稠密、飞速发展的世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关键词。
 
我们邀请了7位思考未来的人——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何慈康松,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,电影导演董润年,以及未来局局长姬少亭,请他们从各自的领域聊聊:2019和2020的交界处,有哪些深远影响人类社会的“关系”值得关注,它们在未来又将如何变化。
 
刘慈欣
“团聚,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温情,还增加了新的复杂的东西,这是中国社会很深刻的变化。”
 
刘慈欣,科幻作家,当代中国科幻“四大天王”之一(摄影:音量)
 
Q:科幻春晚5年了,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?
 
A:它让不同作家,用不同风格的作品,从科幻角度来书写和春节有关的话题,这是以前没有过的。
 
Q:春节这种传统民俗,给人类社会的“关系”造成了什么影响?
 
A:春节期间的关系,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相聚、团圆。过年期间,中国面临着人类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,随着社会发展,这种关系也发生着很微妙的变化。团聚,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亲情、温情,还增加了新的复杂的东西,比如,它会给人带来烦恼,甚至让很多人回家的愿望受到干扰,不像以前那么强烈——这是中国社会很深刻的变化。
 
现在,春节更像是一个现代化生活里短暂的休息站,由现代回到传统,从成年回到童年,从异乡到故乡,让人们短暂地在时间上停留。
 
Q:未来,人类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?
 
A:未来,人类和外部世界可能更多通过现代化信息媒介相连,而不像以前那样直接通过感官相连。很多人觉得,人类那样做就是跟自然疏远了,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。本质上,我们用眼睛接收光线,用皮肤感受温度,也是一种物理联系,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。人们之所以认为,通过技术手段与大自然相连,傲世皇朝招商是和外界疏远了,只能说这个技术手段还不完善。
 
Q:我们会在太空里过春节吗?
 
A:在太空中办春晚,最大的一个特点,可能就是时间差。不同地方的通讯有一个时间滞留,庆祝的时候,必须得等到另外一个太空的地点,星球啊、空间站啊、太空城市啊,它的信息到达了,才能够继续过节。所以到那时候,现在地球上这种普天同庆的情况,大概很难再有。
 
韩松
“未来,人会更多和宠物、机器发生关系,有它们陪伴就满足了,每个人都会成为孤单的存在。”
 
韩松,科幻作家,当代中国科幻“四大天王”之一,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
 
Q:科幻春晚5年了,最深的感触是什么?
 
A:它给传统的文化形式注入了新的内容,产生了很强的魅力。
 
Q:春节这种传统民俗,给人类社会的“关系”造成了什么影响?
 
A:春节是一种关系的集合,尤其是家庭、亲情,把这种关系给集中,放大。相见带来的是一种高兴的本能,因为关系的集中,会让大家产生一种亲情的爆发,自然会感到高兴。这可能就是宇宙中普遍的定律——关系比较近的生命,会有一种自然的亲近,带来一种本能的幸福和欢喜,甚至对生存的确定感。
 
Q:这几年,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“关系”的变化,是什么? 
 
A:人和人的关系开始疏离。以前,关系的紧密是为了在个体力量薄弱的情况下,聚在一起,成为集体。现在,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发展,每个人都是强大的力量,不太愿意跟别人产生关联,再加上忙碌,流动,更使得人和人的关系开始淡漠。这样的变化已经在慢慢产生了。
 
Q:未来,人类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将会怎样变化?
 
A:每个人都会成为孤单的存在,我觉得是这么一个趋势。现在很多人迷恋养宠物,手机也替代了很多关系,离不开的。还有的人会去找一个机器的伴侣,很多公司在生产这个。人类会和这些(非人的东西)发生关系,可能有它们陪伴就满足了,不是非得人和人打交道。
 
Q:那到时候,春节还会存在吗?
 
A:会存在,但是以别的方式。夏笳写过2044年的春节,还是团聚,但来的人不是真人,通过电子形式,全息投影来看父母,也很热闹,几乎分不出真假,但很快,到了半夜,影像消失了,那时候你才会感觉到他们不是真的,但他们在的时候,甚至比真人还热闹。
何夕
“科幻从曾经的偏远角落逐渐进入公共视野,和大众的关系从疏离走向热络。”
 
何夕,科幻作家,中国科幻“四大天王”之一,代表作《六道众生》《伤心者》《天年》等
 
Q:科幻春晚5年了,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?
 
A:它将古老中国传统与舶来科幻文化融合成一款节庆应景栏目,汇集当今众多科幻作家之力,为科幻更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开辟了一片新领域。
 
Q:这几年,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“关系”的变化,是什么? 
 
A:因为从事科幻创作,近些年感触较深的是大众对科幻的认知发生了极大变化。科幻从曾经的偏远角落逐渐进入公众视野,有些作品甚至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和讨论。科幻同公众的关系从疏离走向热络,可以预见接下来将会有更多优秀作家进入科幻领域,带来更好的作品。
 
Q:您的《天年》在无尽的时空的尺度上重新解读了“年”的概念。未来,当人类散居在宇宙,回一次家可能花掉一生的时间,每颗星球、舰船的计时历法都不同,春节还会存在吗?
 
A:过年的习俗明显起源于历法,当人类成为“多星球物种”,历法各不相同,就会产生新的节日,好比现在每年6月21日,各国在南极的考察站都会共同庆祝新创的“仲冬节”。也许人类迈入宇航时代之后,“过年”在技术上的具体时间点将不再重要,但这个习俗会同人类文明一起,生生不息,永久传承。
 
王晋康
“科技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,是在‘自己’成长,甚至在带着人类前进。”
 
王晋康,科幻作家,当代中国科幻“四大天王”之一,原石油系统高级工程师,代表作《新人类四部曲》《蚁生》《活着三部曲》等
 
Q:科幻春晚5年了,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?
 
A:最深的感触是“未来”与“传统”的深度融合。中国是历史传统最为绵长的国家,今天又是受科技冲击烈度最高的国家之一。你们的活动就是很好的体现。
 
Q:这几年,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“关系”的变化,是什么?
 
A:是人与科技的关系。过去印象中,科技是人类艰难推动的结果,而今天的印象是科技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,是在“自己”成长,甚至在带着人类前进。
 
Q:去年您宣布长篇封笔,您和“科幻”“写作”“读者”之间的关系,发生了什么变化?今后,您期望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,是什么样的?
 
A:科幻是前瞻的文学,我年纪大了,已经失去了锐敏的目光,就站在河边观看吧。
 
吴季
“我们和宇宙的关系离得更近了,人类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了。”
 
吴季,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,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
 
Q:这几年,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“关系”的变化,是什么?
 
A:十几年前,大家可能还不相信在别的恒星周围也有行星,但去年诺贝尔奖恰好就颁给了1995年发现第1颗行星的科学家。最近10年,我们新发现了几千个类地行星,所以,我们和宇宙的关系离得更近了,人类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了——至少我们可以想象我们不是孤独的。尽管真正的地外生命还没有发现,但条件已经具备了。
Q:未来,当人类散居在太空,人和人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?
A:我觉得会更紧密。如果不脱离地球,人的视野会在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,逐渐向微观走。现在就有这种趋势,大家都面对面发微信,强调虚拟的关系。但是如果往宏观走,地球就会变得很小,人类就会变成一个整体,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近一点。当你在太空回望地球,那么远的地方仍然有你关心的人,你也会感觉这种关系变得更宏大了一点。
Q:在月球上过春节,跟地球上有什么不同?
A:春节是初一,初一的时候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,但是从月球上看,地球恰好被太阳完全照亮。所以在月球上过春节,第一个节目可能就是“看地球”!在月球上演节目,也可以做出以前做不到的事,比如说小提琴独奏,在地球上拉琴,琴弓是借助重力放在琴弦上,但在月球上,引力非常小,演奏需要重新适应,可能会有全新的感觉。
董润年
“中国市场上,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关系,彻底发生了逆转。”  
 
董润年,电影导演、编剧,《被光抓走的人》导演
Q:这几年,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“关系”的变化,是什么?
A:中国市场上,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关系彻底发生了逆转。国产电影从票房追赶者,傲世皇朝代理到持续几年的胶着状态,再到现在,终于实现了大幅度的领先。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年度前十,只有2部是好莱坞进口影片,这说明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心越来越强烈。
Q:中国观众和本土科幻片之间的关系面临着什么变化?
A:我认为现在的中国观众渴望“中国故事”,不管这个故事是现实主义的,还是科学幻想的。以前我们总是担心,中国观众不“相信”科幻故事会发生在本土,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中国观众强烈需求本土科幻片,而且这种需求将会一直存在。
Q:假如有机会拍一部电影,向其他文明讲述“春节”这种人类习俗,你会拍点什么?
A:我们看古代文献资料的时候,经常会无意地忽略里面的时间流逝。文字上很短的一段历史,可能就是几百年过去了。比如,同样写一个清朝的戏,清朝初年和末年,人们的穿衣打扮、习俗、言谈举止可能会很不相同。
所以,我可能会拍一部这样的电影:主人公过了一个奇怪的春节,在这个春节里,古代和现代的习俗、人物混杂在了一起,主人公以为自己穿越了,想逃出去,最后发现,自己只是被外星人复制的一个意识,而这个春节,其实是外星人在研究人类历史时,忽略了不同时代的巨大文化差异,制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现实……
姬少亭
“对‘关系’的浪漫理解是人类的特异功能,只要我们还有想象力,整个宇宙都是思想实验场。”
 
姬少亭,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
Q:今年的科幻春晚,为什么想让大家聊“关系”?这个话题有什么深意?
A:春节是一个能够集中体现人类关系的时间,回到家后,各种各样的关系都会爆发出来:你跟父母、同学、恋人的关系,跟家乡、时代之间的关系。你在工作中要去实现的事,在家乡未必能得到理解。反过来,家乡保留的童年的美好,可能是你在异乡寻找不到的东西。
所以,春节时候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,充满了故事,充满了味道,这种时候是最适合书写科幻的。 
Q:科幻春晚进入第5个年头,它跟作者、读者、合作方之间的关系是?
A:作者是科幻春晚的核心之一。他们每年都要受到我们非常难的题目的折磨,为我们创造了非常美好的科幻小说,在春节期间陪伴我们过年。读者是科幻春晚最大的基础,他们贡献了大量的点击量,把自己的情绪带进来,高兴,感动,哭泣,或者写梗,跟作者互动,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这5年,大家都在跟着我们一起成长,我们也不断积累经验,想把更好玩的东西拿给大家看,所以选了很多好玩的合作方一起来参与,他们也是这场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以上三种人,缺了任何一环,科幻春晚都是不完整的。
Q:前面几位聊了未来人类和太空、技术、电影、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,那么随着航天发展,电子技术不断冲击,人和物之间的关系,会是怎样?
A:人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,很容易被影响,也特别容易有情感投射。所以人跟物之间的关系,很大程度上是人跟自己的关系。假如人的存在是一个巧合,我们怎么理解世界,就变成了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思考。我们认为万物有灵,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上去,诞生了无数的童话、传说,这种浪漫的、对非生物的理解,算是人类的特定功能吧。
所以,整个宇宙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思想实验场,都是我们自己的镜子——因为我们在当中看到了自己。只要人类还能想象不存在的事物,关系就是充满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的。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